近年網路開始流行一種叫All in的飲食方式,大概就是在健身網紅Stephanie Buttermore執行All in之後開始廣為人知。
推廣或講解All in的人通常聲稱這種方式能幫有飲食失調、暴食、不想再節食、想恢復月經或想克服對食物的恐懼的人恢復正常飲食和改善他們與食物之間的關係。
All in是甚麼?
「All in」直譯就是「全程投入」,而在恢復的角度上,就是全程投入在恢復身心健康這件事上。
All in沒有非常清晰的定義,但大原則就是:
- 拋棄所有飲食規矩和限制,例如熱量限制、食物限制等
- 無條件且隨心所欲地根據飢餓感吃任何食物
- 允許自己停止運動,讓身體休息
- 停止檢視體態和體重,放下對體態的追求
一開始,實行者的熱量攝取通常會遠高於一般人,零食攝取量也可能很高,基本上就不會是衛福部所建議的「均衡飲食」。
由於大多嘗試All in的人之前都在嚴格限制飲食、熱量或維持過低的體脂,當他們開始無條件讓自己吃任何食物,就會有一段時間的反彈效果;因此,他們每天的熱量攝取可能高達(甚至超過)4000~5000大卡。這就與明尼蘇達州飢荒實驗所觀察到的非常類似。當研究中的男受試者經歷了六個月的節食,他們出現了極度飢餓的現象,每天平均攝取5000大卡,而其中一名受試者甚至曾在一天內攝取11500大卡!(1)
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人的體重都會明顯上升,而很多時候都會超越以前無飲食失調或異常飲食行為的體重。
在一段時間過後(第一階段的長短因人而異),通常攝取大量熱量的狀況會緩和,因為身體開始信任你會提供足夠的能量,也不再會限制食物。之後,有些人的體重會開始回落至那個人的健康範圍。
在理想的情況下,實行者應該會在過程中克服了心理障礙、學會信任自己的飽足感、恢復了健康的身心等。
我應該實行All in嗎?
看到這邊,感覺All in很不錯。這代表你也應該嘗試嗎?
我無法回答,因為我不了解你的個人狀況。然而,我可以跟大家分析一下這種方式的利弊。
All in的好處
- 可能會幫助一個人更快恢復體重和身體機能
- 實行者能在過程中挑戰以前害怕的食物
- 實行者能在過程中學習尊重自己的飽足感
All in的壞處
- All in缺乏飲食架構:有些人可能會因此感到慌張或不知道要怎麼恢復「正常」的飲食模式
- 體重快速增加可能引起焦慮感和罪惡感,進而鼓勵限制性行為
- 限制飲食很就的人可能有不可靠的飢餓感和飽足感信號(例如:少許的食物就能引起「吃飽」的感覺)。如果依靠飢餓感來決定要吃多少,可能導致熱量攝取不足,進而阻礙恢復 (2)
- 有些飲食失調狀況較嚴重的人可能會出現再餵食症候群(refeeding syndrome),進而造成生命危險 (3)
由此可見,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實行All in。有些人需要多點指導、飲食的框架或比較有先後順序的恢復過程。
所以,如果你有異常飲食行為或飲食失調,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求醫師、營養師和心理師做評估,讓他們根據你的狀況給予合適的建議。
總結
總結來說,我不反對All in或認為這是絕對不好的方式。我覺得當中有些元素能用於大多想改善飲食或脫離異常飲食行為的人;然而,我不覺得一個人一定要百分百「全程投入」才能恢復或進步,也不是每個人能一下子做出這麼大的改變。
根據自己的情況與專業人士設定個人化的恢復計畫通常都更為合適。
你好,我是睿秋,一名熱愛營養跟重量訓練的科學傳播者,也是英國著名營養課程Mac Nutrition Uni認證的營養學家。我希望用科學的角度分享營養與訓練資訊,破解迷思,並幫更多人提升生理與心理健康。
請問實施All in 前期會一直想吃零食是正常的嗎?
Hi,
這是滿常見的現象。很多人在恢復的過程中暫時脫離「均衡飲食」的範圍,之後再慢慢重新找回平衡。由於很多人過去嚴格限制零食,也可能熱量攝取長期不足,開始給自己飲食自由的時候,都比較容易有較大的反彈現象。
所以,我不會太擔心。然而,如果你覺得自己經常完全失去控制能力地大量進食,我建議找營養師協助。
- 睿秋
謝謝~~之前節食+運動導致閉經4年多,決定All in 試試看,目前跟食物的關係好很多,而且手腳居然不會冷了,全身都很暖和,希望之後月經可以來^ ^
太好了!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症狀,代表著身體和心理逐漸恢復較健康快樂的狀態 🙂
-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