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掌握自己的飲食,了解食物的熱量和營養素含量能有很大的幫助。
一定要計算熱量才能瘦或增重嗎?
你不一定要計算熱量。
減脂、增肌、體重管理最關鍵的是熱量平衡,也就是熱量攝取和熱量消耗的平衡。如果你平均下來的熱量平衡符合目標,就算不計算熱量也能達到你的目標。
計算熱量只是其中一個幫助你製造熱量赤字、熱量盈餘或熱量持平的方式,也是一個學習的工具,助你增加對食物的認知,將來也能在不計算的情況下提供身體足夠的熱量營養。
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關於不計算熱量的方式,請參考以下文章。
計算熱量的迷思


過去研究指出,使用計算營養熱量的APP跟飲食失調症狀有很大的關聯1參考文章。因此,如果你選擇計算,用正確的心態去實行非常重要。健康的心態更能幫助你利用計算的過程學習,並降低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
計算不是為了一輩子精算食物
計算熱量是為了了解食物,確保自己吃足沒錯,可是這不代表你需要執著於一兩克的差別。
食物包裝上,甚至網絡上再精準的營養資訊都有一定的誤差,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甚至允許營養標籤上有上20%的誤差。也就是一個100卡的食物,可能是80~120卡,1000卡的食物可能是800~1200卡。
因此,善用計算熱量了解食物的大概熱量營養含量即可。除非你是選手,不然真的沒必要精算熱量。
計算不是為了「限制熱量」而是「吃足營養」
有些人,尤其女生,會傾向少吃,能少吃一點就少吃一點,可是長期少吃可讓減脂更難持續、影響運動表現,甚至導致停經、睪固酮下降等負面生理影響。
所以,計算的意義不是為了「我只能吃多少」,它是一個學習的工具而已。了解熱量需求能幫助我們得知大概多少食物能給你充足的營養。
要記住,是「你」選擇算熱量,是「你」選擇利用這些數據幫助你,不是讓數據控制你的人生。
甚麼人不適合計算熱量?
雖然計算熱量能幫很多人學習,可是也未必適合所有人。就如上面所說的,計算熱量也有弊點。因此,會有些人不適合計算熱量,例如:
- 患上飲食失調或有異常飲食行為的人
對於飲食失調者,計算熱量可以增加心理壓力,並讓病情惡化。因此,飲食失調患者建議找心理醫生跟營養師指導飲食。 - 對於數字有極大壓力的人
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因此如果計算會讓你壓力很大,但你希望有飲食上的幫助,建議可以尋找專業營養師的協助。
計算熱量的方法
1. 買個電子秤


首先就是要買一個電子秤,讓你秤不同的食物。
電子秤的好處是它能歸零,例如你可以放上便當盒,歸零,然後再放食物。這樣就能直接看到食物的重量,不需要扣除便當盒的重量。
2. 下載APP或者找可靠的網站(如:政府資料庫)
現在很多APP都可以讓你輕易紀錄飲食,並清楚看到自己吃了多少營養熱量,例如:
- MyFitnessPal
MFP有中文介面、食品選擇很多,大部分人也會覺得容易上手。可是,缺點是資料庫的食品常常會有錯或缺 - Chronometer
只有英文介面,也沒MFP那麼好用,但資料庫相對準確,因為大多資訊來自各國食品藥物管理局。Chronometer也能詳細記錄維生素與礦物質攝取,讓你更了解有沒有缺乏一些維生素 - Fat Secret
這APP也蠻多人用,但我個人沒使用過,所以無法評論
注意:很多APP會大大低估需求並建議過低的熱量攝取。因此,建議用我文章提供的方式計算需求,然後只用APP的紀錄功能。
至於可靠的網站,可以參考:
- Kenkon健康網-網站裡也能輕易紀錄一天的飲食,只是不能想APP儲存到自己的帳號裡
3. 記錄飲食
MyFitnessPal
下載好APP之後需要先設定你的熱量營養,方法如下:


設定好之後就可以開始記錄食物。
MyFitnessPal主要可以用兩種方式記錄飲食:
- 掃描條碼
- 手動尋找食品
掃描條碼方式比較適合包裝食品,例如麥片、巧克力、麵類等。


手動紀錄方式比較適合沒有條碼的食物,例如新鮮蔬果。但你還是能用手動方式搜尋包裝食物,例如無糖豆漿。
由於MyFitnessPal的資料庫由用者建立的,營養資訊可能有誤或有缺。因此,紀錄之前建議與食品包裝的營養標示進行核對。
如果是沒有營養標籤的食物(如:蘋果),建議比對幾個選項,然後選擇一個比較接近平均值的選項。


Kenkon健康網
若是使用Kenkon健康網,選擇食物之後要輸入食物重量,然後按「開始計算」,
之後就會出現相關的營養跟熱量資料。
4.查看營養攝取
記錄好整天的飲食後,你能透過MyFitnessPal查看總營養素攝取。對於一般人來說,蛋白質足夠、熱量在目標攝取量附近即可。
碳水與脂肪的比例不太重要,只要兩者不要很低就好了(例如:無油飲食)。


計算熱量問與答
問:該秤生重還是熟重呢?
答:以準確度來講,生重比較準確,因為烹調的過程會造成食物水分的差別。
可是以實際性的角度來看,不是所有食物都方便秤生重,例如米飯就會比較方便秤熟重。這時候只要你確保你搜尋的食物是熟重而非生重就好了,不然熱量營養可以差很多(如:生米100克=365卡,熟米100克=約120卡,如果熟米當成生米算就差很多了)。
因此我覺得要秤熟還是生,看哪個方便就好了。只要你搜尋相對的營養資料,並持續使用同樣的方式計算,基本上不會有甚麼問題。
問:外食怎麼計算?
答:如果剛開始學習計算,我會先不要管外食,先學習了解家裡的食物就好了(如:開始學習100克魚肉看起來大概是多少)。
等你累積了比較多的經驗,你的「資料庫」也比較豐富時,你可以開始在外面估算你的攝取。當然不可能100%準確(就算秤過也一定有誤差),但至少可以給你一個吃的方向。
可是我也必須說明,如果是偶爾出去玩,開心聚餐,我覺得沒必要計較熱量營養,抓大方向就可以了,因為這樣不但有點尷尬,也有可能影響到正常的社交。以上主要是針對因為生活方式的關係必須常常外食的人。我並不鼓勵大家365天,連生日,旅行都要計算熱量。享受生活並達到平衡非常重要。
記住,計算熱量是用來學習,不是用來壓抑自己,更不應該影響正常社交生活。
問:APP顯示我超過了我該吃的熱量,怎麼辦?
答:大部分的APP都會嚴重低估需求,甚至建議不健康跟不實際的熱量攝取。因此我建議用我文章的方式了解自己的需求,然後APP僅用來查詢熱量營養跟紀錄。至於APP有沒有顯示超過,我是不管的,反正我自己知道要吃多少就好了。
問:這樣一直計算下去不是很痛苦嗎?


等你有基本的了解,其實不用計算你也可以用目測的來安排餐點,你也不必擔心會吃不足或者營養不均衡。
問:幾人份的食譜怎麼算?
答:如果是一次做了很多份(如:餅乾,麵包等),只要先計算所有原料的總熱量,然後除以份量就好了。
例如你用了100克的麵粉,50克的奶油,做了10塊餅乾。100克的麵粉+50克的奶油算出來可能是800卡左右,除以10塊餅乾就是80卡一塊餅乾了。
問:減脂期間,蔬菜需要算熱量嗎?
答:一般減脂的人不一定需要算葉菜類蔬菜的熱量。原因是:
- 蔬菜的熱量偏低:通常100克僅有15~40大卡。
- 你每天吃的蔬菜量不會差很多
就算你某天吃了500克蔬菜,隔天煮多一點,吃了800克蔬菜,熱量也只差75大卡左右,對一般減脂的人來說不是很顯著。 - 除非是在備賽,不然就算減脂停滯了,我們也不會透過減少蔬菜量重新製造熱量赤字
回到上面的例子,就算你減少了300克的蔬菜,熱量也才減少了75大卡;相比減少澱粉、料理油、零食的份量,減少蔬菜是投資回報很低的選項。
由於蔬菜類有提升飽足感和提供微量營養的好處,我們通常希望盡可能保留蔬菜量。
由此可見,算蔬菜的熱量沒有不對或不好,但如果你只是希望減到能健康維持的體脂,你不一定要算蔬菜的熱量。
問:我應該吃回MyFitnessPal的運動消耗嗎?
答:請不要吃回你運動消耗的熱量!
當你計算TDEE,進而換算出目標熱量攝取時,你已經納入活動量和運動量了。所以,如果你再加上MyFitnessPal顯示的運動消耗,你可能會變成沒有製造熱量赤字,甚至製造了熱量盈餘。
再來,連結到MyFitnessPal的運動手錶在估計熱量消耗方面也非常不準確。研究顯示大多市售的運動測量儀器都會偏向高估熱量攝取。因此,就算運動手錶說你消耗了500大卡,你可能只消耗了250。
如果你希望運用MyFitnessPal紀錄飲食,請只用來記錄飲食,不要依賴它給的熱量攝取目標(因為通常都是給小孩的建議),也不要聽它說,把運動消耗吃回去。
你好,我是睿秋,一名熱愛營養跟重量訓練的科學傳播者,也是英國著名營養課程Mac Nutrition Uni認證的營養學家。我希望用科學的角度分享營養與訓練資訊,破解迷思,並幫更多人提升生理與心理健康。
- 1參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