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決心想要請教練,可是無從入手。
要怎麼找才能找到適合的教練呢?
這次來分享一些我個人的看法跟小撇步給大家參考。如果你有其他挑選教練的好方法,也可以在下面留言告訴我喔!
何謂適合的教練?
我會說「適合」而不是「好」或「不好」是因為有時候不是教練不專業或不好,而是教練不適合你。
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運動目標不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很看默契;所以,或許一個教練非常適合我,能理解我的需求,可是性格方面跟你不合。這樣的話,就算那個教練很專業,他或許也不適合你。
以下來分享我自己認為專業教練該有甚麼特質。
1. 有好的個人修養與品格
教練的品格跟修養是非常重要的,就算對方再厲害,再有經驗,如果品格不好的話,也未必是一個合適的教練。
如果問我覺得好的品格跟修養是甚麼,我覺得至少要懂得尊重客人跟自己職業,也就是說會把客人的安全跟健康放在第一位。例如,教練會在上課時間專心教導和陪伴學員,不會同時看手機或跟別人聊天。同時,好的教練也不會經常遲到;偶爾一兩次也難免,但至少不該是常態。
有些教練會用批評的方式教學,一直貶低學員,讓學員感覺自己甚麼都做不到。雖然說批評的方式適合某些人(有時候也會用來在合適的時候激勵學員),但如果教練初次見面就一直讓你覺得自己甚麼都不行、笨的要死、手腳不協調,進而讓你感到不舒服,或許這名教練就不適合你了。
2. 你能理解教練說的,教練也能理解你說的
上教練課的目的就是學習,所以溝通非常重要,教練跟學員之間的相處也應該是舒服的。能溝通你才能了解教練教的,教練也才能了解你的感受,因為訓練很多時候也要考慮到你的肌肉感受度。
另外,不是一直用專業術語就代表專業,真正專業的教練會用你能聽懂的語言把複雜的知識簡化。
如果你常不敢問教練問題,或感覺教練不敢問你問題,你可能要考慮一下這位教練是否適合你。很多時候不是那個教練不好,只是你們兩個缺乏默契,就像你無法跟某人做好朋友或情侶,也不代表對方是壞人,只是你們性格想法不合。
3. 教練會細心了解你的身體,並安排個人化的訓練
專業的教練會認真觀察你的身體,然後按照你的目標去設計屬於你的訓練方式,而不是把一套方法套在所有人身上。
他會考慮到你的能力跟生活方式,來設計一個你能持續下去的運動模式。如果教練一直強迫你跟著一個你無法持續的課表,或許你要再跟教練溝通或考慮換教練。
如果你有疑問,你也可以問教練:「為甚麼你會安排這樣的訓練呢?」,這樣就能讓你了解訓練的意義和教練的用心。如果你遇到不太專業的教練,對方可能會一直迴避問題或用很敷衍的態度回答你。有時候這是因為教練不希望你了解太多,因為你都學會了你就不再需要教練了,但專業的教練不會怕分享跟傳授自己的知識,因為有品質的服務與教學不怕沒有學生。
4. 教練會教你自己規劃訓練
專業的教練會希望你能獨立,能在上課的過程中慢慢了解自己的身體,並學會為自己規劃訓練。
當然,如果你不是新手,已經對課表規劃有經驗,那或許這一點對你不太重要,但如果你是新手,我會鼓勵你在上教練課的時候多學習如何安排自己的訓練,甚至請教練指導。
另外,學員也該清楚了解自己的進度,例如你目前的重量,組數規劃,還有為甚麼要這樣規劃。
這不但是為了學習,也是避免過度依賴教練。有些人可能上了一年的教練課都不知道自己做多重,為甚麼要這樣訓練,還有怎麼安排課表,這樣有點可惜了。這一點除了是教練的責任,學生也要主動學習跟提問。
如何選擇適合你的教練?
很多人會問,怎麼知道一個教練適不適合我?要去哪裡蒐集資料?
以下是我自己使用的方法,給大家參考:
1. 從朋友,或教練現在的學員打聽
如果你有認識的人,可以問對方覺得教練如何;例如,他上課的模式、對待人的方式、訓練的方向等。這樣不但可以讓你了解教練的訓練方式,也可以大概了解教練的品格。
2. 現場觀察
如果你本身已經有在那個健身房訓練,你可以觀察那個教練上課的狀況,例如他是不是一直滑手機或聊天,還是專心跟客人上課。
你也可以看看他帶學員做甚麼樣的訓練,還有是怎麼樣指導,例如有人喜歡鼓勵性的教練,有人喜歡教練用激將法,這都沒有對錯,主要看你喜歡的學習方式而已。
3. 從社交平台了解教練
社交網站(如:FB、IG、網站等)是很好的資訊平台,因為很多時候你都可以找到教練的詳細資料和一些個人的分享。
我在挑選教練的時候都會看這個教練平時會分享甚麼,看他是不是對自己的職業充滿熱誠,還有觀察他的觀念是否跟我相似。有時候也可以看到一個教練有沒有上進心,主動吸收新知識。
舉例來說,你可以從一個教練的證照看到他有沒有持續進修(證照不是越多越好,這只是你可以觀察的指標之一)。
再來,有些教練也會分享自己的訓練,這樣你就可以了解對方的訓練方式是否跟你一致。例如,如果你想學舉重,你會希望找一個本身有舉重經驗,也精通這方面的教練,因為教練本人有經常練習才能深入了解動作的細節跟技巧。
4. 跟教練見面聊天
最好的了解方式就是跟教練聊天,看看彼此有沒有默契。有些教練你會發現聊了很久雙方都不太能了解對方的需求,相反,有些教練你一下就聊起來了。
聊天也能讓你多了解這個教練的品格,熱誠跟有沒有用心去了解你的需求。如果教練一來就只想讓你買課,對你個人沒甚麼興趣,那或許就需要再考慮了。
5. 別急。考慮、考慮、再考慮
選擇教練的時候一定不能急,因為這樣會讓你情緒性的消費,也沒有讓你好好坐下來想這個人到底適不適合我。
我建議最基本也要花一兩個禮拜去找教練(我自己花了1~2個月),而這包括:比較不同的教練、跟教練聊天,還有讓自己冷靜考慮幾天。
有時候見完教練你會覺得「這個教練就是了!」,可是經過思考,你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教練選到合適的,就是物超所值,選到不合適的,錢就花的很不甘心,所以寧願慢慢考慮,也不要情緒性買課。
請私人教練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教練提供過於詳細的飲食建議
必需記得教練的專業是健身,而非營養跟飲食,雖然他們可能對飲食有一點了解,可是如果你的教練不同時持有營養師的證照,是不可以給予過於詳細的飲食建議,就算是營養師,也必需先詳細了解你的身體狀況,生活運動習慣,吸收率等,再來給你建議。
因此,教練可以鼓勵你正確的飲食「方向」,例如多以原型食物為主、吃得均衡、少吃油炸,可是如果教練開始規定你只能吃某些食物、一定要購買某些營養品、戒XX食物,你就需要小心了。
❌教練提出過多的保證
這世界是沒有「保證」的,改變也是要慢慢來,沒有一步登天。教練可以盡力協助你進步,可是無論是運動表現,增肌或減脂,教練都無法「保證」能幫你瘦XX公斤。
因此如果教練開始提出過多的保證,或吹噓能短期內達到甚麼效果,你都需要小心。這可能是不實的廣告,或者是採取極端的方式讓你身體短期內改變。
❌一次買很多課
雖然很多健身房都會有優惠,鼓勵客人買很多課,可是如上面所說的,教練跟學員是很看默契,所以我會建議不要一次買太多,可能先以10~20堂課開始,確保了這個教練是適合你的,再根據你的學習程度跟需求購買更多,不然錢丟下去也是浪費了。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經驗分享,雖然不一定完善,但希望給新手一個方向去思考。
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經驗喔!
好的教練能讓你更健康強壯跟學到很多新知識,可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教練也不容易。希望大家都可以多花點時間了解教練跟考慮,千萬別情緒性買課。
如果發現教練不適合也記得要說出來或換教練,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不說,因為這樣是在浪費你的錢跟時間。
最後,如果想看看我有推薦哪些健身教練(香港/台灣),可以看看這裡喔!
你好,我是睿秋,一名熱愛營養跟重量訓練的科學傳播者,也是英國著名營養課程Mac Nutrition Uni認證的營養學家。我希望用科學的角度分享營養與訓練資訊,破解迷思,並幫更多人提升生理與心理健康。
你好~想請問一下:
目前有在上肌力團課約1年的時間,目前教練上課方式還有觀念我都滿適應的,也覺得學習到滿多。
因為逐漸感覺到團課大家的程度比較不一,每個人的運動需求也不同,進而有想要改上ㄧ對ㄧ的想法。
我一開始是想要能透過一對一更提升運動表現,還有減去一些重量,但是向我的教練提出這個需求後,教練覺得我不需要上ㄧ對ㄧ,教練有給我一些飲食方面的建議讓我觀察是否有達到我減重的需求。
不過後來想了想,我還是有點想要上ㄧ對一,團課對我來說有點像是和大家一起去開心運動的,但我想要更知道為什麼要做這些、是練哪裡、我在做什麼、更了解訓練安排以及自己的身體…類似這些問題。
請問一對一能達到我的需求嗎?是否運動新手比較適合一對一?還是有其他建議的方式呢?謝謝!
Ponkoi 你好,
謝謝你的留言喔。我感覺是你的教練不太能理解你的需求,因為你提到自己找教練的目的是提升運動表現和增進排課表的知識,但是教練似乎是專注在飲食(其實健身教練也不該給過多飲食建議)和減重。
根據你上面說的,我覺得一對一的教練是能夠幫助到你的。找教練不只是適合新手的事情,很多進階訓練者都會找教練幫助他們繼續進步和學習更多有關訓練的知識。我的感覺是你問的教練可能不太了解你要的是甚麼,也有可能是你沒表達清楚。或許你可以再跟那位教練溝通,也可以找別的教練詢問意見。
-睿秋
睿秋妳好~
謝謝妳~確實是我沒有向教練表達清楚我的需求,因為也是突然有了上一對一的想法,一開始還不太能具體知道自己為什麼想上一對一,只是感覺到想要減輕一些重量改善運動表現,後來一直反覆思索,才明白自己想要更了解運動還有訓練背後的知識,我會再跟教練溝通討論需求。☺️
那另外想再請問,通常一對一上多久會停止呢?要上到什麼程度會覺得不需要再上呢?因為我看有不少人似乎已經有了許多運動經驗,但還是會找教練持續上課?謝謝妳!
Hi Ponkoi,
希望你跟教練溝通順利喔。
要上多久其實看你覺得上課是否還有價值,而這將取決於你的目標。
有些人上課是想學習某一種技術,當他學習完也覺得自己能獨立執行了,就可能暫時不再需要教練了。
有些人喜歡教練從旁指導和將自己推到極限,所以可能會上一對一比較長的時間。
也有人本來只是想學某種東西,上課後發現能學的還很多,所以就持續上課,直到自己覺得教練能給的已經到了極限,或者他希望嘗試自己獨立訓練。
也有人會換教練,因為現在想挑戰另一項運動了,而他希望找那方面的教練。
所以,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或準則,還是要問你自己你覺得教練課是否還是值得的投資。
想請教一下,跟教練初次聊天應該問些什麼能比較好判斷這個教練適不適合或專不專業呢?
這有點憑感覺的,就像你認識一個新同事,新朋友,你都會有一個直覺,覺得這個人能否跟你聊開。
教練來講最重要是你們能夠互相明白對方,例如教練能夠了解你的需求,能夠解答你的疑慮。不是說教練要甚麼都懂,但她/他應該對你的疑慮,身體狀況,健康等表示關心,而不是只把你看成隨便一個客人。
教練也應該主動去問你一些關於你過去運動習慣,體能狀況,有否曾經受傷等。如果教練甚麼都不問就直接說你要跟著一個特定模式讓你做,那或許這個教練並沒有很細心,對你也缺乏了足夠的關心。
太謝謝你的建議了!! 我一直只在想怎樣找個”什麼都懂”的教練,但你說的『憑感覺』也是其中重要一環真的給我light bulb moment了!
其實真的沒有甚麼都懂的教練,如果有教練跟你說他甚麼都懂,你反而要小心,因為這或許代表他自信過高,不常或者沒有更新自己的知識。
科學每天都在更新,所以教練應該是保持謙虛好學的心態,不斷去質疑,發問,學習,這樣他才能看到更多可能性,才能給你更多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