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對重訓有興趣的人都會問:「重訓一定要請教練嗎?」
我非常理解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問題,畢竟教練課不便宜,也算是一種投資。
這次就先跟大家分享我會鼓勵誰請教練,也解釋為何該考慮請教練,之後還會有另一篇文章分享可以如何挑選好的健身教練,希望對大家會有幫助。如果想參考我推薦的健身教練,可以看這裡喔!
誰需要教練?
我們先來討論一下甚麼人需要請專業教練。
1. 運動新手
這是針對沒有運動經驗,或對肌肉控制,感受度,訓練姿勢等沒有基本了解的人。
這些人不知道怎麼控制肌肉,怎麼發力,也不曉得每一個訓練動作需要用到甚麼肌群,怎麼做才能避免運動傷害或者代償。這時候,專業的教練能夠幫助你建立好的運動基礎,並且教導你如何規劃自己的訓練,例如分開不同的肌群去訓練,安排動作,組數,週期等等。
有了這些基礎,將來你就有更豐富的知識讓你規劃自己的訓練並把運動傷害的機率降到最低。
2. 帶傷者或有特殊需求者
這是針對曾經受傷或者身體有特別需求(例如氣喘,心臟病,曾經動過手術),因為這些人需要專業的教練評估他們的身體狀況,然後安排合適的訓練,避免受傷。
例如有些人膝蓋動過手術,可能在做某些腿部的動作時需要調整一下,或者用不同的器材輔助。對於這些人,專業教練能幫助你更安全的進行訓練,甚至輔助身體康復。
3. 運動表現停滯者
當你訓練了一段時間,發現運動表現無法再突破,例如重量無法再像以前一樣慢慢增加,或者肌肉量的增長停滯了,尋找專業的教練也能幫助你找方法繼續進步。
有時候一些微小的動作調整或技巧,就能大大提升你的運動表現。再來,教練也能幫助你檢視你的運動課表,並提供你更多的訓練或輔助訓練方式,幫助你提升運動表現。
4. 參賽者或有特定目標
如果你有意參加比賽(如:健美﹑舉重﹑健力﹑鐵人三項…等),專業教練能針對你的目標跟身體狀況安排最有效率的訓練,協助你達到目標。
同時,在面臨比賽的時候,很多參賽者會自亂陣腳,因為過度擔心而做出錯誤的判斷。這時候,教練能成為客觀的第三者,讓你在備賽過程中少點壓力,多一份安心。
教練的重要性
現在就針對新手講解一下為甚麼教練對初學者那麼重要。我自己剛開始是自學的,走錯過很多冤枉路,但也因此深深體會到請教練的重要性,以下就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初學者請專業健身教練的好處
1. 建立好的基礎跟觀念
就如要成為數學家必需先認識數字﹑學會不同的算式,運動也要先建立好基礎才能穩穩的進步。
如果連基本的肌肉控制,感受度,呼吸,身體排列都沒學習好,要怎麼慢慢增加重量,讓運動表現進步呢?
你的確可以自己先開始在家練,對完全沒訓練習慣的人來講,甚至先從散步開始也是很棒的。也有很多人是自己開始練,之後了解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才請教練,但我也必須指出這樣做的一個缺點,就是你或許會在自己練習的過程中培養了一些動作上的壞習慣,而之後要修正可能會比較困難。
2. 進步比較快
很多自學的人(包括以前的我)剛開始都不懂規劃自己的訓練。有很多人會去健身房把所有的器材做一遍,做幾次不知道,總之做完就好了。最後可能過了一年肌肉沒怎麼成長,體態還是差不多。
或許有些比較有天分的人能慢慢自學,但這樣也會多花了1~2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摸索。假如有專業教練的指導,則能更快學習好基本功,讓你的訓練更有效率跟信心。
3. 幫助你了解自己的身體
很多人在接觸健身之前(例如我)對自己的身體都不太了解,二頭肌在哪不知道,從沒感受過背部收縮,也不知道如何用腹式呼吸來保護脊椎跟鞏固核心。
可是,專業的教練能夠把這些盲點指出來,並安排訓練去改善那些問題。早點了解跟解決這些問題無論對日常生活還是訓練都可以有很大的幫助。
可以看影片做運動嗎?
說到「運動」,很多人都會尋找網絡影片,有些人會覺得「我只是練健康而已,不用練很大,所以看影片動動就好了」。先來說說這句話意味著這個人對訓練有甚麼誤解:
- 要練很大非常困難:就算很努力訓練跟努力改善飲食也不容易(不然滿街都是肌肉量跟高的人了)。
- 無論是參賽還是為身體健康,肌力跟肌肉量都極為重要:如果缺乏足夠的肌肉量跟肌力,者可以增加骨質疏鬆﹑跌倒跟肌少症的機率。這不是為了展現體態給別人看,而是為了有健康的身體陪孫子跑步踢球。
看影片運動有甚麼缺點?


1. 做得像不代表做得對
一個訓練動作看似簡單,但當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呼吸﹑肌肉感受度﹑動作控制等等。
就算看起來做的差不多,動作啟動﹑姿勢跟發力稍有差別就可以明顯降低完成動作的效率。譬如說,你可能感覺你完成了深蹲動作,但你完成的方式可能會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疲勞度﹑減少對目標肌肉的刺激(因為你用了其他肌群),並減少你本來能承受的重量。
2. 運動者可能會為了跟上影片速度而受傷
很多影片都會計時,可能要求你做X秒,休息X秒,或者要你做一定的下數。但是,影片是死的,不知道你的體力跟恢復的狀況,也不會根據你的能力調整。因此,有些人會為了跟上影片而忽略訓練姿勢或放棄足夠的休息時間。
當動作姿勢跑掉,你可能會流失穩定度或者開始給一些關節施加過多的壓力,因而增加受傷風險。當你受傷了,這可以影響你對運動的自信,因而降低運動本來能帶來的樂趣。
其實一般來講,不會建議新手從間歇性訓練方式開始(如:TABATA,HIIT),因為連基本單一動作都還沒學習好就去做間歇很容易因為追上時間而受傷。
等有了好的基礎再來挑戰不同的訓練變化,例如高強度間歇運動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就如要先學會好好站跟走路,再來挑戰跑步。
3. 網絡影片並不一定有教導或示範正確姿勢
在網上分享影片跟示範動作的不是全部都是專業的健身教練,所以有時候影片所執行的動作本身就不對,講述的觀念也可能有問題。
例如,有些影片中會看到膝蓋內夾的狀況,或者有鼓勵少吃﹑節食等錯誤觀念。如果新手跟著做,不但會培養不好的習慣跟觀念,還可能受傷。雖然影片中的可能是帥哥美女,可是健身還是專業的領域,所以,還是要追求專業而不只是外表比較好。
補充一下,我並不是否定所有教學影片,因為網絡上也有很多專業並有質素的教學影片,甚至我自己也會參考這些影片增加自己的知識。
可是這些影片比較適合有一定基礎的人去繼續進修跟調整自己的訓練,因為這些影片大多會探討一些較深的觀念,觀看者也需要有判斷影片品質的能力,並且能在觀看後自行分析內容。
比較有基礎的人會用影片作為一個「參考」,可是新手一般都會跟著影片「照著學」,而這兩者是有很大的差別。一個有足夠的觀念跟經驗去把學到的姿勢正確的套在自己的訓練上,一個是在忽略自己身體狀況跟能力的情況下模仿動作。
可是教練很貴喔
無可否認,教練課是不便宜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對於無法負擔的人來講,可能就是需要透過零碎的資訊跟用比較保守的態度自我嘗試去慢慢進步。
但是,如果你能負擔,或者可以存錢,將來用來上幾堂課的話,我會非常鼓勵你找個好的教練上課,就當作一種長線投資。或許你今天花了好幾萬塊買課,可是健康強壯的身體能讓你將來省下很多醫藥費。
就算是上個10堂課,如果教練是專業的,你也有努力學習,已經可以看到明顯的差別。
可是我沒時間上課
時間也是很多人的一個大障礙,尤其是忙著上班﹑打工跟照顧小孩的人。對某些人來講,運動跟訓練未必是他們目前的優先考慮。如果你現在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運動方面先緩一緩是沒問題的。
如果你是真的很重視訓練,只是不知道怎麼融入忙碌的生活當中,或許你可以思考一下能在一週內的甚麼時候抽出一小時給自己,就當作是照顧自己的時間(畢竟一直工作跟照顧小孩也不是很理想的平衡)。譬如說,有些媽媽會趁週末叫家人幫忙帶小孩一兩個小時,讓她去上教練課,平日就可以用上課學到的動作在家裡練習。
不管是一個禮拜一次30分鐘的訓練還是五天1小時的訓練,只要有開始改變的心,都值得鼓勵!
曾經因為自學而走過很多冤枉路,所以我會鼓勵新手盡可能請一個好教練指導。
雖然教練課不便宜,但如果你找到好的教練,並有認真學習跟練習,你會覺得物超所值。
當然,要找到好教練不容易,所以下次會跟大家分享我如何找適合自己的健身教練。
你好,我是睿秋,一名熱愛營養跟重量訓練的科學傳播者,也是英國著名營養課程Mac Nutrition Uni認證的營養學家。我希望用科學的角度分享營養與訓練資訊,破解迷思,並幫更多人提升生理與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