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餐離不開的一定就是各式各樣的調味料。
很多人可能覺得吃得健康=吃水煮或無調味,連鹽巴都不能加,
但其實無論你吃減脂,增肌還是只想吃的營養一點都可以吃到很好吃,很香的料理!
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常用的各種調味。
如何挑選調味品?
大原則是盡量挑選成分單純的。
所以選購時可以看看包裝背面的「成分」(Ingredients),也就是列出這食品包含甚麼原料(例如:餅乾會有糖,奶油,白麵粉等等)。
再來就是看看營養標籤,這就是列出熱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資訊的表格。
一般的乾燥辛香料熱量都非常低,可是某些沙拉醬,烤肉醬,照燒醬,豆瓣醬等等熱量會比較高,而這些熱量通常會來自油(脂肪)跟糖(碳水化合物)。
如果上面有一堆不認識的添加物,防腐劑,增味劑等,或者熱量相對高,那這調味品就比較需要斟酌使用跟注意份量囉。
我自己會多選擇低熱量跟成分單純的調味料,但也會買一些可能熱量比較高的,成分也沒那麼單純的酌量用。
瑞秋的必備調味料
海鹽
這是最基本的調味料,能讓食物更好吃,流汗後也能補充各種礦物質。鹽巴過度攝取不好,但完全不吃也可以產生很多健康上的問題。其實很多的鈉攝取都是來自加工食品,如洋芋片,爆米花等,所以如果你已經減少這些食品的攝取,你的鈉攝取已降低了很多。
黑胡椒
一樣是最基本的調味料,也能增添食物的風味。其實黑胡椒或白胡椒都很棒,只是看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的味道或者想搭配甚麼食物。
迷迭香
這辛香料很常跟蒜末搭配羊肉,但其實跟菇類和魚肉也蠻搭的。我會建議跟蒜末一起用,會特別香!
洋蔥粉
這是懶人的好朋友。當我想增添香氣,但沒新鮮的洋蔥就可以用這個來調味。味道當然跟新鮮洋蔥不一樣,我也不是說可以當蔬菜吃,但這是個方便的替代品。
蒜粉
這我比洋蔥粉更常用,一樣是又方便又香的調味。
黃薑粉
黃薑粉的味道其實不重,有些人會說帶有一點土味所以比例上不宜加太多,但它其實是咖哩粉裡的必要成分之一。我很常用黃薑粉來醃雞肉,有時候也會加在魚肉。因為它是黃色的,所以能為食材增添色彩,讓食物看起來更好吃!我之前還加到米飯裡面煮,讓糙米飯變成很香的黃薑飯。
孜然粉
這是我大推的調味之一,也是咖哩粉很常出現的成分之一。孜然粉搭配各式紅白肉都很讚,加一點點(真的不用多)到米飯裡也可以增添不一樣的香味。
紅椒粉
紅椒粉也是我大推的辛香料之一,因為光是紅椒粉就可以讓平平無奇的肉非常香,看起來很好吃,因為紅色的粉能讓食物有烤香的感覺。我平時很常用這個來烤魚,煎雞肉等等。
可是要注意一下有「甜紅椒粉Sweet Paprika」,「煙燻紅椒粉Smoked Paprika」跟「辣紅椒粉Hot Paprika」,我個人覺得最香的是Smoked Paprika,如果喜歡辣也可以選擇辣的(Hot Paprika)。
洋香菜葉
洋香菜葉是蠻百搭的辛香料,味道也相對淡一點。我平時喜歡用在魚肉的料理,因為綠色的洋香菜葉撒在白色的肉類上能讓整個菜色看起來更美味。
肉桂粉
肉桂粉我覺得比較適合甜食,例如餅乾和麵包。我自己也有加在燕麥跟優格裡或撒在南瓜上烤。還有一個很適合運動前吃的就是花生醬香蕉肉桂吐司,麵包抹上花生醬,放上香蕉片,然後撒上肉桂粉拿去烤一下就是人間極品了!
黃芥末醬
黃芥末醬其實是個熱量非常低的調味,可是要注意成分,因為有些會加蜂蜜(蜂蜜芥末醬)之類,這樣熱量就會相對高了。
醬油
介紹完國外常用的,也稍微說一下台灣香港常用的醬油。圖片是我在英國買的,但基本上就是成份想對單純的醬油,比較沒有多餘的糖,增味劑等等。以添加物的角度來看,我會比較推薦用醬油取代醬油膏的。
味醂
味醂是日本很常用的調味之一。雖然熱量相對高一些,但只要不是大量使用,都是很棒的調味品,可以去除食物的腥味。但也注意一下味醂可以讓肉質變硬,所以如果在烹調脂肪想對少的肉,可以晚一點再下。
七味粉
有吃過拉麵的人應該對七味粉不陌生。我自己不太喜歡吃辣,所以七味粉對我來講就剛好,我也很喜歡裡面的芝麻。我平時會灑在肉類上,或者盛盤之後撒一點讓整道菜看起來更美味(顏色這種東西,喜歡擺盤的人就懂了 XD)。
可可粉
雖然不知道能不能稱上「調味料」,但可可粉是我早餐很喜歡用的食材。我平時喜歡加到麥片裡面,讓麥片變成巧克力口味的主食。想喝巧克力牛奶的時候也可以在牛奶裡加一小匙可可粉,攪拌均勻之後就有無添加糖的巧克力牛奶了!購買的時候記得找100%可可粉,並沒有添加糖的就好了。
其他調味料
- 米酒:可以用來去肉類的腥味
- 咖喱粉:可以用來醃肉,也可以加牛奶/椰奶用來做咖喱,會比咖喱塊營養很多,也能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添加物攝取
- 魚露:雖然鈉含量比較高,但帶著獨特的味道,用來做沙拉或者加到湯麵裡面吃都很棒。
- 巴薩米克醋:這是沙拉的好朋友,熱量低,有酸酸甜甜的味道,能讓單調的沙拉瞬間變美味(至少我覺得很好吃啦)
別忘了最天然的調味…
- 蔬菜:像番茄,蘑菇,甜椒,洋蔥等等炒起來其實都香氣十足,所以可以多加到料理裡面,甚至炒個綜合蔬菜。
- 蒜薑:雖然好像很常識,但真的會有朋友想太多,然後忘了有蒜薑這兩樣最基本的調味料,不但能去腥,還能讓各種菜色更好吃。
- 水果:很多人認為水果不能吃,但其實一天吃兩份拳頭大的水果不但很健康,還能讓你的食物更多元化。我個人很喜歡在優格跟麥片裡加水果,這樣不用多餘的糖分也很好吃!
建議少吃的調味料
以下是一些成分會比較複雜,熱量比較高的調味料。
我列出來不是要說一定不能吃或者要戒掉,而是讓新手知道甚麼調味可以少點用,或者在用的時候注意份量。例如,如果知道凱撒醬熱量較高,成分較複雜平時就可以多用醋,檸檬汁等取代,然後如果要用也可以注意不要用太多。
- 豆瓣醬
- 咖喱塊
- 凱撒醬
- 千島醬
- 美乃滋
- 辣油(自製的成分會相對好,但熱量還是高,所以需要注意分量)
- 沙茶醬
- 糖醋醬
- 烤肉醬
- 甜麵醬
- 照燒醬
- 巧克力醬
辛香料真的非常多,所以這篇文章真的無法盡錄,可是我希望以上能給新手一個開始,
之後等你料理越來越好就可以嘗試其他辛香料,找出你最喜歡的調味組合。
希望以上對大家有幫助,如果有任何問題也歡迎透過IG或臉書專頁問我喔!
你好,我是睿秋,一名熱愛營養跟重量訓練的科學傳播者,也是英國著名營養課程Mac Nutrition Uni認證的營養學家。我希望用科學的角度分享營養與訓練資訊,破解迷思,並幫更多人提升生理與心理健康。
pink himalayan salt 應該是岩鹽,味道比海鹽有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