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太健康」反而不健康? | 健康食品癡迷症

現在媒體和社會都告訴我們應該要吃得健康,少吃加工食品、糖、鹽巴等。雖然多以原型食物為主有益健康;然而,過於執著於「吃得健康」這件事也可以成為一種不健康的行為。

近年,學者、營養師、營養學家等都開始注意到一種叫做健康食品癡迷症(Orthorexia Nervosa)的狀況,而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多認識這個越來越普遍的異常現象。


甚麼是健康食品癡迷症?

健康食品癡迷症是一名叫做Steven Bratman博士在1997年提出的概念,而這個疾病是指對吃的「健康」或「正確」有過於執著的態度,並會因為「不健康」的食物能造成很大的情緒困擾。雖然有時候會導致體重下降,但掉體重通常是「健康」的指標之一而已,而非主要目標 (1)。

嚴格來講,健康食品癡迷症目前並未列為正式的飲食失調,原因是它的定義、診斷標準、歸因還有點模糊。例如,目前學者還無法在「正常」的健康飲食和「異常」的健康飲食之間做明確的劃分。

健康食品癡迷症的症狀

生理和行為上的症狀包括(注意不是每一名患者都會出現所有症狀)(2)

  • 為了達到個人認為的「健康」,出現有關飲食的強迫性行為,例如:
    • 不斷查看營養標籤
    • 只吃自己準備的食物,拒絕吃別的食物
    • 對自認為「健康」與「不健康」的食物有極端的看法
  • 批評自認為吃得不健康的人
  • 飲食的限制可能隨著時間漸漸增加,最後甚至完全禁止某些食物種類和執行極端的斷食
  • 體重明顯下降
  • 女生的月經失調或停經
  • 因為熱量和營養不良而感到暈眩、無力
  • 出現運動上癮的症狀
  • 減少參加社交活動和外食

心理上的症狀包括(注意不是每一名患者都會出現所有症狀)(2):

  • 一旦違反自己設立的飲食規則,會出現很大的情緒困擾,並感到罪惡、焦慮、羞恥、憂鬱
  • 對飲食的思緒明顯增加(每天花很多時間想著食物)
  • 大多時間都在思考有關食物和運動的事情

健康食品癡迷症的成因

目前我們不完全了解健康食品癡迷症的成因,而這很可能是因為它的成因因人而異,而且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影響的因素(2):

環境因素

可能包括家庭對健康飲食的態度、親人有沒有肥胖或因為疾病需要特別注意飲食,還有一個人接觸的飲食資訊。譬如說,現在有很多人會透過社交平台學習新的資訊;然而,儘管提供資訊雖然可能很有影響力和說服力(網路紅人、藝人、醫生、教練),但他們未必有最正確的認知。

譬如說,相信不少人都曾因為網路上的種種說法而認為糖(無論劑量多大)都會對健康有害,或者覺得麩質會傷害人體。

性格

如果一個人本身是完美主義者,並且非常重視成績等,這些特質也或許跟健康食品癡迷症有關聯。有時候出現健康食品癡迷症症狀的人自信心會比較低。

人生經歷

觸發異常飲食行為的有時候會包含一些人生經歷,例如:離婚、家庭糾紛、分手、與家人的關係不佳、罹患其他需要注意飲食的疾病等。

目前無法說這些經歷對異常飲食行為的產生參與度有多大,但這可能是有關聯的因素。


為甚麼要討論健康食品癡迷症?

在科技發達的社會,我們每天都接觸非常多的媒體,而很多都會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吃去擁有健康的身體。其中有一些是錯誤的,有些被誇大的,有些是真的但被民眾扭曲了原意。

無論是真是假,重點是當我們經常接觸這些訊息,我們很容易走火入魔,從追求健康變成失去健康。剛開始可能是不吃乳製品,之後演變成不吃紅肉,最後變成吃全素。

老實說,幾年前的我不是患上健康食品癡迷症就是在患病的邊緣。

當時每次出去吃飯都會有點焦慮,吃到甜點也多少會感到罪惡,可能只敢吃一小口。我當時也認為要瘦一點才能健康,吃任何零食就會不健康,可以說是很黑白的思考方式(也是為甚麼我現在鼓勵大家遠離這種黑白心態)。

我當時沒有察覺到這已經影響到我的心理健康,甚至覺得我的飲食才是最能維持健康的。但現在回首,我很明顯已經開始出現患病的症狀。

有時候我甚至覺得當時那麼喜歡烘培也是因為我不敢吃不是自己做,自認為「沒那麼健康」的餅乾、蛋糕等等。我現在還是會喜歡偶爾烤餅乾,做蛋糕,但跟以前比,我的動力減少了非常多,我也可以比較輕鬆的享受外面吃的美食。

很幸運的是,我在意識到問題後花了幾年時間慢慢調整,現在慢慢離健康食品癡迷症越來越遠。

我必須表明,我到現在也不是完全沒有異常的進食習慣(disordered eating;意指類似飲食失調的症狀,但嚴重度或頻率比較低)。我覺得不少健身界的人多少都有點異常的進食行為(disordered eating),只是幅度不一樣,也不是所有人都嚴重到可以稱為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或嚴重影響到生活。因此,我還是要持續的提醒自己,讓我繼續進步。

因為我的經歷,我意識到異常飲食行為的嚴重性,也發現了「健康飲食」的黑暗面。因此,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這種飲食失調的存在,以讓大家能注意自己的行為,也去幫助/鼓勵其他人察覺自己的狀況


健康食品癡迷症與健康飲食的差別

我必須說明,喜歡吃的健康不代表你有健康食品癡迷症。為了道德或宗教原因選擇不吃某些食物(如:肉類)也不代表你有健康食品癡迷症。健康食品癡迷症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出現強迫行為跟很大的情緒困擾,因而影響到正常的社交與生活

採取相對極端的飲食法(如:生素食主義)有可能增加患病的機率,但也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簡單來講,越極端的飲食法,越容易出現健康食品癡迷症的傾向。


你有健康食品癡迷症的症狀嗎?

如果想評估自己有沒有健康食品癡迷症的傾向,你可以參考Steven Bratman博士的自我檢測。

這檢測稱為The Bratman Orthorexia Self-Test(Bratman健康食品癡迷症自我檢測)(3)。如果你對以下至少一條問題回答「是」,你有可能有健康食品癡迷症的傾向:

  1. 我常花生活中非常多時間在思考,選擇跟準備健康食物,而這已經影響到生活的其他部分,例如愛情、創意、家庭、友情、工作跟學習。
  2. 當我吃了我覺得不健康的食物,我會感到焦慮、罪惡、不乾淨,甚至接近這些食品也能讓我不安。如果身邊的人吃了我覺得不健康的食物,我也會對他們有負面的評價。
  3. 我吃的多「好」或「健康」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我的快樂、安全感和自尊心。
  4. 有時候我會希望放鬆一點,為一些特別節日或聚餐放下自己對食物的執著,但我無法做到。(如果你有特別的疾病或身體狀況讓你不可以吃別的食物,這一點可以略過)
  5. 隨著時間過去,我為了增加或維持健康,我漸漸戒掉更多食物,對食物選擇的規矩也慢慢增加。
  6. 跟著我的飲食方式,我減了超過一般人會認為健康的體重,或者已經讓我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包括停經、掉髮或皮膚問題。

希望這篇文章有讓你更了解健康食品癡迷症是甚麼,也讓你之後可以多留意自己的行為,以降低罹患飲食失調的機率。

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覺得自己可能患上健康食品癡迷症,建議你去找營養師或/和心理醫師聊聊,不要認為你要獨自面對喔。

5 3
文章評價
訂閱
通知我關於
guest
4 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人投票
Inline Feedbacks
顯示所有留言
李心怡

如果身邊的人吃了我覺得不健康的食物,
我也會對他們有負面的評價。

…………對,我就是那個「被」負面評價的人。然後,我就遠離他們。
人啊……短短幾十年的歲月,
我會注意健康,但是不會為了健康,而把自己搞得神經兮兮的。
我尊重他人的飲食「習慣」,
但是拒絕被強制遵照他的習慣生存。

suka97

每次都還是要謝謝瑞秋這麼用心的分享 你的認真幫助到很多人 一起加油!

大學生小廚房

謝謝你的留言跟鼓勵!我會繼續努力學習的,大家一起加油!